11月22日,第11届全球彼得·德鲁克论坛的圆满闭幕,也为维也纳站的学习划上了完美的句号。上午,Buurtzorg Nederland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、奥地利研究促进局(FFG)首席执行官、Mondi Group首席执行官等众多重量级嘉宾在主论坛围绕“当生态系统需要变革:医疗行业的案例”、“生态系统领导力”两大主题,各抒己见,侃侃而谈,令与会人士各有所获。
在下午平行论坛会场,来自瑞士圣加仑大学(被誉为德语区的哈佛大学)的Karolin说,企业的数字化,不等于仅仅采用一些数字化的设备,而是要整个企业系统地数字化,企业的组织也必须做相应的全面变革。
部分学员感言
感受内容:
在维也纳参加两天《生态系统的力量》为主题全球德鲁克论坛,我有一个收获、一个反思、一个困惑。
【一个收获】:建设生态系统企业才能做大做久。TOE理论认为:企业因技术(Technology)而生,因组织能力(Organizition)而强,因生态系统(Ecosystem)而做大做久。腾讯从曾经的封闭的小企鹅,转向开放和打造生态系统之后,快速构筑的生态型的腾讯帝国。
【一个反思】:成功建立生态系统的根本是分享的气度。生态系统算不上新鲜的理论,只能是新环境的新的实践。当今时代,企业要做大做久,利益相关者就不再仅仅是股东、员工和客户,还涉及到了供应商、合作伙伴、社会团体、政府机构,还包括竞争对手。如何考虑并惠及利益相关者,关键是如何在确保企业发展的同时,更多分享和让渡自己的利益。分享和让渡的越多、越广泛,企业生态系统就越广泛、越坚实,企业就越具备做长做久的土壤。企业生态系统的建设,技术、网路、模式都是其次,关键是企业家利益共享的气度,而这种共享的气度又取决于企业家“利润之上”的追求、胸怀和使命。
【一个困惑】:企业如何在“聚焦”优势领域和“共享”生态系统之间取得平衡?
我先提出了这样的假设:由外到内(from outside in)的战略聚焦,聚焦于即是客户需要的又是自己优势的领域。由内到外(from inside out)的生态系统建设和利益分享,只有能做好内生态系统(员工、客户、股东)的利益共享的企业家,才能做好外生态系统(合作伙伴、供应商、社会团体、政府机构,还有竞争对手)的发展共生和利益共享。这个困惑需要我在重走德鲁克之旅的下半程学习、请教和思考。
感受内容:
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德鲁克思想交流平台之一,第11届德鲁克全球管理论坛迎来举办以来最多中国企业家参会。21世纪管理理论的突破提升,离不开中国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贡献。没有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参与的全球管理论坛是不完整的,同样,没有中国企业家领头发声的全球管理论坛也是遗憾的。欣喜地是,这次我们迈出了重要一步。
论坛主题上,这次重点谈论“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”。从话题的前沿性与视野格局上,无疑比中国本土管理论坛要领先的多;组织形式上,这次以重磅嘉宾圆桌对话为主,互动性很强但也略显碎片化(反观国内普遍的主题演讲也有其优点)。
从互联网发展来看,中国企业的实践处于全球相对领先位置,对生态的关注必然更加重要。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实践案例输出,也出现更多的原创管理理论研究者。
感受内容:
今天有个论坛的主题是“生态系统领导力(Ecosystems Leadership)”,在论坛进行的过程中,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看向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,它们需要领导和领导力吗?换言之,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由谁建立并管理的吗?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,这仍是个未知的领域。有神论(包括高级文明造物说等)和无神论者(如达尔文)的回答完全不同。但毫无疑问,我们讨论的商业的、社会的生态系统(对于企业来说,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生态系统),除一部分自然形成的以外,肯定是需要人来建立的。这个过程中无疑需要规划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,但真的需要领导和领导力吗?因为不知道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如何形成和维持运行的,不知道是否有上帝和造物主在领导它们,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回答,论坛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。可这个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又很重要,所以回去还要进一步思考。好在如果实在想不出答案也没关系,德鲁克先生都说过了,管理是一种实践,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,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吧,在实践的过程去找答案。
1950年,德鲁克加入纽约大学任管理学教授。他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,并开始了他正式的咨询实践生涯,接受了西尔斯、罗巴克(Roebuck)和IBM等公司的委托。1954年,他出版了一本具有经典意义的管理学著作——《管理的实践》。该书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——目标管理,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,在此之前,只有论述管理工作中各个单一功能的书籍。
追随着德鲁克的步伐,11月23日sbf带领50名德友从维也纳前往纽约,并在11月24日开展了企业家私董会、许小年老师带队与纽约大学教授一起重温德鲁克思想、聆听周其仁教授夜话分享等多场高密度思想交流活动,在交流中重新认识德鲁克,在学习中洞见未来。
部分学员感言
今日感悟:
许小年老师分享的关于“提正确的问题”时需要的思考:
1我的强项是什么
2我怎么能差异化
3向前只看半步,把明年的事情想清楚,边走边改。
4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蓝图,追求完美就是走向奴役之路《通向奴役之路》。
5经济增长是从哪里来的?从创新来的,创新是从企业家来的。
6把数据放在框架下来分析,在逻辑与框架下建模才有意义。
7看企业看什么?
企业的战略定位:独特优势是什么,差异化是什么。
企业的商业模式:钱怎么赚的,还能赚多长时间。
看企业的创始人。
看团队的执行力。
今日金句:
伟大的力量会带来伟大的问题。
感受内容:
纽约夜话
技术冲突影响的两国关系要比贸易冲突影响更大。
怎么看待区块链
扎克伯格的lirba支付来惠及没有银行信用的人。但美国反对理由、金融不能由没有监管的私人公司处理。区块链和治理相左。很多美国人认为区块链解决问题时不需要政府的帮助。这样就出现两个金融治理体系。那么谁控制这个金融治理体系则成为问题。
另一个是端到端的加密技术。从苹果手机发信息端到端加密。
今日金句:
1、人生而公平,但永远活在不公平中;
2、年轻人没左过,说明没良心;老年人坚持左,说明没头脑;
3、用效果检验思想,不论何时弯腰跟创业之初一样,解决就业,合法纳税,提高生产力,你永远都有机会。
今日感悟:
听周其仁教授夜话分享,满满的正能量。这绝非是网络上礼貌用语,而是能够带来生理震撼的真实感受。
1、中国是一个大国,任何文章或者政策都需要一个解读的思维。所颁布的政策或者网络流行的文章,都有其局限性和遮蔽性。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质询自己,这些信息应该如何正向解读,我们应该积极做哪些事情能够期待好的结果。
2、也许营商环境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,但是只要你不是背后有靠山,那么对其他人也都是一样。同样的信息,一定要有不同的解读能力,要有干事的思维。无论成就如何,一定要不忘初心。教授的分享,让我对“不忘初心”又多了一层理解。
3、中国的改革一定是渐进式的,阳光道和独木桥在未来会长期并存。关键在于你怎么选择,如果总有一些灰色地带,那么你一定要坚守底线,对欲望要有克制。
今日思考:
1、思想到底诞生在怎样的环境或氛围下?企业如何营造员工生生不息的创新、创造能力?这对文化本身提出的深度要求应该是什么?
2、我如何让自己的思想充满活力,永远保持激情的方式应该是什么?
留资界面